- 数商云能源行业方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
- 重磅!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登场中兴携厂商首秀GPU超节点实力
- 软件资讯_太平洋科技软件资讯频道
- 科技创新驱动股市新变局:分布式行情处理专利引领行业革新
- 融资5000万!上海企业押注“AI算力龙宫”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928851055
电话:13928851055
邮箱:sgbwre@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街14-16号华信大夏四楼
融资5000万!上海企业押注“AI算力龙宫”
近日,海底数据中心领军企业上海海兰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云”)宣布完成资本领投。此轮融资后,海兰云融资总额超亿元,资金将用于海底数据中心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算力新场景应用拓展。
海兰云于2020年由上市公司海兰信发起成立,2025年5月,公司主体迁至上海临港新片区。其不仅是国内首家、世界领先的海底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和行业标准牵头制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具备世界级海底数据中心与高可用IT服务经验及卓越产品链整合能力,可提供海底数据中心定制化建设,以及服务器托管、租赁、云计算和海底智算服务。
海兰信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唯一具备“智慧海洋+智能航海”实施能力的上市公司,曾先后入选福布斯2018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榜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军工委员会国防军工板块榜单。
公司在船舶导航、深海探测、海洋传感器、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建立了完整领先的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在民用和军标市场均有广泛应用。其主营业务聚焦于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
随着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海洋信息化的重视,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更是成为了海兰信近年以来的布局重点。
海底数据中心(Underwater Data Center,UDC)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概念诞生于2014年微软员工头脑风暴活动ThinkWeek中,最初的想法是将数据中心服务器装入防水的容器中并放入海底,利用寒冷的海水带走服务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以此达到冷却的目的。
随后在2015年,微软启动了“纳迪克”(Natick)项目,着手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以提高其能效和可靠性,2020年完成项目试验并宣布,海底数据中心中包含的服务器的可靠性是其陆地等效服务器的8倍。
也正是微软的成功,让海兰信创始人申万秋开始着手开展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以下简称UDC)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攻关,并在深圳成立子公司海兰云,以推动海底数据中心产业化落地。
依托于海兰信在行业内的资源与经验积累,海兰云在海底数据中心上布局进程十分迅速。
2022年海兰云在海南陵水设计施工了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该项目已与中国电信、阿里云、并行科技等客户签署了近两个亿金额的订单。
目前,一期示范项目已圆满收官,成功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而未来,第二期规模化开发将完成30套数据舱的建设,第三期更是计划完成100套数据舱的建设。
2025年,海兰云在上海临港部署了新一代海底数据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数据中心。
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实现“海上风电直供绿电+海水自然冷却”双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规模达24MW,一期示范项目为2.3MW,设计电源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15,绿电供给率超90%。
项目选址于离岸约12公里的海域,用海面积约4公顷,核心构成包括海底数据舱、舱内集成的数据中心以及配套的海上风力供电设施。
该项目由海兰云联合申能集团共同打造,是全球首个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零碳新基建标杆,助力上海在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低碳化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中,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凭借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创新方案成功入选。此次入选国家示范项目,标志着海底数据中心从技术验证迈向成熟商用。
上海正布局全球最大单体4300兆瓦海上风电场,依托这一资源,未来可建造拥有10万卡级算力的数据中心集群。更关键的是,风电场电力可就地消纳,无需远距离回传陆地,能源损耗减少10%以上,经济性与可持续性大幅提升。海兰云希望以此为样板,推动“风电 + 海底数据中心”模式的规模化复制。
从2020年产业整合至今,海兰云已历经五年探索,构建起从装备制造安装、能源和IT设备供给到业务及算力消纳的全链条产业合作生态,合作伙伴涵盖中国电信、中交集团、申能集团、阿里云、并行科技、中科曙光等行业龙头。
作为世界首个商业化海上数据中心,海兰云的探索早已超越企业个体范畴。其业务版图横跨能源供应、海洋工程、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等上下游环节,成为海洋经济向深海延伸的典范,为数据中心行业提供了Kaiyun官网中国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样本,推动着整个行业加速向低碳转型。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好奇:作为一家数据企业,海兰云为何打造“风电+海底数据中心”集群?
随着AI时代的来临,数据运算量呈指数级增长,致使数据中心功耗急剧攀升,散热需求愈发旺盛。海水自然散热可成为替代传统风冷或液冷的良好方案,能有效降低PUE并解决高功耗散热挑战,节约散热成本;同时绿色风电可满足海底数据中心电力需求。
“这些绿电资源能为海底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海上零碳支撑电源。同时,海底数据中心的就近用电也可以减少海上风电的外送压力和长距离输电损耗。”总经理苏洋表示。
值得一提是,在全球能源“竞速赛”中,海兰云落地的临港,其海上风电产业一直表现亮眼:
2007年核准,2009年启动安装,2010年34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短短3年位于临港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便投入使用。它不仅是我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占上海海上风电总装机的核心比重。
无独有偶,早在2014年进入开工阶段的临港海上风电工程遥立浦东之滨,采用单桩基础和抗台风设计,单机容量提升至5-6兆瓦,累计装机超30万千瓦。
此外,华锐风电等企业在临港布局大型风机生产线台套。目前,临港海上风电产业呈现“热带雨林”生长态势,形成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涵盖叶片、齿轮箱、塔筒等核心部件生产,国产化率超90%。
海兰云与临港牵手,不仅可以依托临港现有资源,实现95%以上风电直供,打造绿电直供、算电协同、高效用海、降本增效的新发展模式;同时还完善了临港的产业生态,带动上海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算电协同是数据中心的未来,海上风电则是最适合算力发挥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未来,海兰云将联合合作伙伴推进深远海风场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建立研发基地,以“深远海风电+数据中心”模式突破绿色算力瓶颈,开启我国算力升级新纪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2025-08-03数商云能源行业方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
-
2025-08-03融资5000万!上海企业押注“AI算力龙宫”
-
2025-08-032025—2030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分析
-
2025-08-03成本·成长·成功 2024阿里云战略发布会
-
2025-08-03腾讯申请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专利用于实现精细化管理资源的方法
-
2025-08-03帮客户年省300万欧元:ConnectNow如何借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出海?
-
2025-08-03工学云异地打卡实习签到教程
-
2025-08-03【云故事探索 No8】:揭秘餐饮行业龙头 SaaS 厂商神州商龙的全栈可观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