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vo S30系列首发评测:多彩、好玩还特别能打
- 多云和多云安全指的是什么
- 世界 - OFweek云计算网
- 汽车销售平台建设方案:数商云赋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 存储软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5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928851055
电话:13928851055
邮箱:sgbwre@163.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街14-16号华信大夏四楼
多云和多云安全指的是什么
在全球各国持续强化云计算战略地位的背景下,一方面全球云计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先进技术快速迭代;另一方面,普遍面临严峻的云安全挑战,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核心焦点。对于国内而言,与国外以头部IT厂商主导的公有云为主流不同,国内主流的是多厂商提供的多形态云共存的多云环境。因此,解决多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当务之急。
8月14日,安全牛正式发布了《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研究报告,明确了多云的定义和内涵,将“国内多厂商提供的多形态云共存的多云环境”划分为“公有云、多形态私有云、云原生”三类云计算场景,围绕产业发展背景和行业建设现状对不同云用户的安全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国内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框架和安全能力实施建议,并深度剖析市场生态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报告明确指出:近年来国内多云环境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拥抱多云环境架构。多云环境的形态演进是业务需求与技术革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阶段性特征既体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选择,也反映了云计算技术的迭代方向。
本文将从多云环境的演进历程与特点出发,分享报告中对多云的定义和内涵、多云环境及其业务和安全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洞察。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形态从最初的虚拟化技术逐步演进至多云环境以及云原生架构,产业格局呈现全球化扩张与多元化分化并行的特征。
从使用方的视角来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呈现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以及云原生等多元分化的态势,而且近年来国内多云环境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拥抱多云环境架构。
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金融、能源、制造业、政府、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都在积极推进多云环境建设。
不同形态的云计算架构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满足了不同企业和组织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多云环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多元化融合;二是本地化适配;三是安全性优先;四是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一是避免供应商锁定。如果企业仅依赖单一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一旦更换,可能会面临较高的迁移成本和业务中断风险。采用多云环境架构,企业可以在不同的云平台之间进行灵活选择和切换,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议价能力。
二是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不同的业务场景对云计算服务的性能、安全性、可用性、成本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通过采用多云环境架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云平台进行部署,从而优化业务性能,降低成本。
三是提高业务连续性和灾备能力。在单一云平台环境下,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突发事件,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采用多云环境架构,企业可以将业务分布在多个云平台上,当其中一个云平台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将业务切换到其他云平台,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同时,多云环境架构也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灾备方案,提高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是利用不同云平台的技术优势。不同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方面各有侧重,拥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和特色服务。
鉴于国外以公有云形态为主流、对“多云”的理解和对应阐述是指“多个公有云”,而国内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机构长期以来侧重国内的主流形态为“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因此安全牛在本次研究中特别明确所指的“多云”并非国外所指的“多云”、也不是国内常说的“混合云”,而是立足产业视角,从现实意义出发,以“多云环境”重新定义“国内多厂商提供的多形态云共存的多云环境”,并依据实际调研从建设者的视角,将其划分为“公有云、多形态私有云、云原生”三类主流云计算场景。
具体包括:由头部运营商和IT厂商主导建设的省/地级政务云公有云、以服务中小企业用户为主的头部互联网自建的大厂公有云、由特定行业主管单位或龙头企业选择大型技术厂商建设的行业公有云(如工业云、医疗云、轨交云)、由特定行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大型企业选择大型技术厂商建设的云原生私有云以及由中大型行业用户选择多类型特色技术厂商建设的多形态私有云(含私有云、虚拟化、超融合、信创云、混合IT、托管云等)。
在国内多云环境下,各类云场景及云服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来探察,以此作为后续不断跟进国内多云环境演进的现实依据:
1)理论上讲:政务云公有云可以覆盖和服务所有政企或机构组织上云转型,行业公有云主要服务大型政企或机构组织,大厂公有云主要服务中小型企业或机构组织,多形态私有云主要服务中型和中大型企业或机构组织;
2)实际情况是:行业公有云、多形态私有云、大厂公有云是在随着所服务客户的业务和规模发展而发生覆盖和服务范围的交错;反过来,企业或机构组织也会根据合规要求、业务诉求以及成本等多因素考虑多类型云服务商助力其上云转型。
国内这种多云环境市场在政策驱动与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定制化需求旺盛、安全合规要求严苛等特点,逐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发展路径,也在深刻重塑国内ICT产业的生态格局。
国内多云环境建设受行业差异化影响的发展路径将进一步清晰,这是由各行业的业务属性、监管要求和技术基础决定的。
当前国内的多云环境中,公有云和私有云齐头并进,形成了“混合云和多形态私有云”作为云架构基础设施主流、“云原生”作为未来PaaS云进阶的共识。这种特色多云环境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公有云的弹性扩展能力与私有云的安全可控优势,以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分布式云技术的加速渗透,正在重塑多云环境的架构逻辑,推动形成“边缘-中心”协同体系。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是实时数据处理需求的增长,边缘节点的本地化计算能力可显著降低数据传输延迟,而核心云平台则承担全局优化与决策功能。
此外,从技术演进规律与行业实践来看,未来多云环境将呈现“全域融合”的显著特征。
云原生技术的渗透不会以颠覆传统架构为代价,而是通过模块化改造实现渐进式融合,最终构建以容器、微服务为核心的技术底座。这一过程中,传统应Kaiyun用将通过封装、重构等方式逐步适配云原生环境,与新建云原生应用形成协同运转的技术生态。
边缘云与中心云的协同将突破地理限制,在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形成“分布式处理+集中式决策”体系。
公有云、多形态私有云以及云原生,由于各自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与业务需求的不同,在业务和安全需求发展趋势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极致弹性与成本优化:公有云用户常涵盖电商、在线娱乐等业务流量波动极大的行业。在促销季、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流量短时间内可呈指数级增长。
全球业务拓展与本地化服务:跨国企业、跨境电商等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需要公有云在全球各区域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
安全即服务的深度融合:公有云将进一步把安全能力打造成标准化、可定制的服务。用户在创建云资源(如虚拟机、数据库、存储桶)时,安全配置将以“一键式”或“模板化”方式集成。
跨区域合规与数据跨境安全:随着全球数据安全法规的日益严格,如欧盟的GDPR、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公有云需确保数据在跨境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完全符合不同区域的合规要求。
自主可控与安全合规:金融、能源、政府等行业对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要求极高。一方面,需要私有云平台的核心技术、组件实现国产化替代,避免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另一方面,在满足等保2.0、金融行业监管要求等合规标准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确保业务在安全合规的框架内运行。
多云融合与业务连续性:多形态私有云往往需要与公有云、其他私有云平台进行混合部署或多云互联,实现资源互补与业务协同。
跨形态安全统一管控:多形态私有云涉及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等多种运行环境,以及不同品牌、架构的云平Kaiyun台。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策略的统一制定、分发、执行与监控,打破不同云环境间的安全壁垒,消除安全防护的盲区与漏洞。
安全组件的深度适配与优化:对于采用信创安全组件(如国产防火墙、加密算法)的私有云,需与云平台进行深度适配与性能优化。
敏捷开发与持续交付:云原生应用以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技术为基础,开发团队追求代码的快速迭代与持续交付。通过自动化的CI/CD(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流水线,实现代码从提交、测试、构建到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缩短应用上线周期。
DevSecOps全流程嵌入:安全将贯穿云原生应用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代码编写阶段的静态代码分析,到容器镜像构建时的镜像安全扫描,再到应用运行时的实时安全监测与防护,实现安全与开发、运维的深度融合,将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基于AI的智能安全防护: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对云原生环境中的海量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未知威胁的智能识别与预测。
-
2025-08-21vivo S30系列首发评测:多彩、好玩还特别能打
-
2025-08-21多云和多云安全指的是什么
-
2025-08-21世界 - OFweek云计算网
-
2025-08-21微创申请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专利实现分布式计算环境下梯度数据的高效同步
-
2025-08-19颜宁旗下团队公司砺博生物完成近亿元融资AI赋能RNA药物创新
-
2025-08-19盘点硅光子技术相关龙头上市公司有三只(2025818)